为助力大家深入理解“好课”的打磨与设计,提升教育认知,化学化工学院于10月29日14:00在综合楼402室开展“从‘有效’到‘精彩’:一堂好课的打磨与反思”主题教育见习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学副院长任玉兰主持,特邀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团委书记、高级教师柯福东担任主讲嘉宾。


会议伊始,柯福东老师以“丁香酚”为载体,讲解有机物研究方法。他既借丁香花香链接生活,又引入“医用丁香酚提纯”“天然香料分子设计”等现实应用,让化学知识兼具生活温度与时代性;通过“推测分子结构”任务,引导参与者用红外光谱解析物质结构与性质关联。他强调,好课需精心雕琢:既要打磨教学设计、优化PPT,让知识体系清晰,也要在课堂中敏锐观察,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如学生对“分子结构推测”感兴趣则延伸探究,对“红外光谱原理”理解滞后则优化讲解,实现扬长避短。

随后,柯福东老师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例,讲述课程路径要紧扣“教学评一体化”,并提出评价需贯穿课堂:比如以“氮气用途抢答”检验前置知识,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互评”推进教学,从而达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同时,他突出板书的“思维赋能”作用:通过流程图、关键词将“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转化为可视化思维模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化学逻辑,让板书成为“无声导师”。

此外,柯福东老师分享课堂互动与作业设计技巧:课堂用“阶梯式提问”——从“丁香酚含哪些元素”到“实验验证分子结构”,再到“结合‘双碳’分析绿色合成路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课后作业设梯度,基础题帮全体巩固,提升题供学有余力者探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收获知识、积累自信。

活动尾声,师生交流反思。同学们表示,既厘清了“情境式教学非形式化导入”的误区,也认识到教师人格魅力与课堂设计同等重要;结合自身试讲,明确未来要强化板书思维模型构建、锤炼课堂观察调整能力,在教学中沉淀优化。


最后,教学副院长任玉兰对本次报告会进行总结。她指出,要以本次活动为“范本”,在未来教学中善用“任务驱动”激活课堂活力,以“课程思政”浸润育人初心,真正践行“手握专业本领,怀揣教育热忱”的教育使命。

本次教育见习活动不仅生动展现了“情境+思政+学科”深度融合的课堂创新样态,更传递了教师专业发展中“以实践沉淀智慧、以细节打磨品质”的核心理念,拓宽了学生的教育视野,点燃了大家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未来,化学化工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习交流平台,为学子成长成才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