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近日开展了“行走中的微党课”全员宣讲活动,充分践行党建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百年薪火相传,树立信心。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红色印记”、“抗联精神”、“时代新貌”三个主要方面,党员同志们结合日常出行、返乡探亲或外出游览等经历,以所见所感为切入点,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党课体验。
一.追溯红色印记
在“红色印记”版块,党员们参观了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旧址,讲述了背后的党史故事与英雄事迹。党员杨楠、李雨桐等带我们走进党的光荣历史,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热血与信仰。党员吴远江、刘佳一、史馨、邱海等在参观牡丹江市博物馆、八女投江纪念馆博物馆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生动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略东北后,对牡丹江等地区进行了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为反抗日军暴行,东北地区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消灭大批日本军。在歼敌过程中,以赵一曼为代表的大量女青年加入到了抗联队伍,英勇杀敌,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党员陈欣欣、董宇彪等在密山参观东北老航校以及密山抗日英烈事迹展时,也感慨良多,通过录制视频方式为大家生动讲解了老航校的发展和抗日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全体党员在观看视频时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二.传承抗联精神
在“抗联精神”版块中,党员丰烁、曾小玉、李欣阳、刘晓恒、彭悦等先后探访了牡丹江杨子荣纪念馆、北山公园抗日烈士纪念碑,追忆东北抗联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参观时,党员们分享了抗联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坚持斗争的故事,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抵御外敌,展现了伟大的抗联精神。杨子荣是著名的革命烈士,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剿匪战斗中表现英勇,最著名的事迹是假扮土匪“胡彪”,深入林海雪原,凭借智慧和胆识打入匪巢,最终在牡丹江一带成功抓获匪首座山雕,为剿匪斗争立下赫赫战功。1947年2月,他在追击残匪时不幸牺牲,年仅31岁。其英雄事迹被改编为《林海雪原》等文艺作品,他的精神也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激励着后人。这些分享让党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联精神的内涵,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擘画时代新貌
而在“时代新貌”部分,党员于佳、石棋等以自己家乡为背景,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并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心得体会。党员们纷纷晒出自己家乡的新变化,有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有的是蓬勃发展的乡村景象。于佳在返乡探亲途中,通过对家乡道路的变化表达了新时代的发展速度。在说到家乡河水的生态治理成果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谈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表达了作为党员要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党员同志们在理工楼603集中观看了由党员同志们自行录制的“行走中的微党课”的视频。镜头中,有的党员走进革命纪念馆,在泛黄的历史文献前深情讲述红色故事;有的党员奔赴抗联遗址,在斑驳的遗迹旁回溯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还有党员深入基层一线,用镜头记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景象。观看后党员们纷纷表示,这些视频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此次“行走中的微党课”活动,打破了传统党课的时空限制,让党员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有效增强了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们纷纷表示,这种新颖的党课形式让他们收获颇丰,今后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